姓名:崔翔
职称:教授,博士生导师
所在院系(所):伟德bv国际体育电磁与超导电工研究所
研究方向(Focus Area):
Ø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(Electromagnetic FieldTheory and Application)
Ø先进输电技术(Advanced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)
Ø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(High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)
联系方式
办公地址:主楼A438
电子邮箱:x.cui@ncepu.edu.cn
办公电话:010-61771549
一、个人简介及主要荣誉称号
崔翔,男,1960年5月生。 1982年1月、1984年7月分别在华北电力学院理论电工专业获得学士、硕士学位。1988年4月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加速器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。1989年5月被聘为副教授,1991年12月年被聘为教授,1993年10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。兼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学会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(2011年至今),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(1994年至今),IEEEE Trans.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编委会副编辑(2007年至今)。
主要从事电磁场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。自1983年至今,他并率领团队,聚焦研究超/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电磁场问题,开展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、先进输电技术、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研究工作,在该领域做出了系统的学术成就,为我国超/特高压技术和新型输变电装备的自主创新做出了贡献。近期重点研究高压大容量电力电子装备、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等的应用基础问题和关键技术。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、973计划课题1项等。出版中文教材2部,发表SCI和EI收录论文380余篇。常年讲授“电磁场”、“信号分析与处理”等专业基础课,主持“电磁场”国家精品课程建设。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、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、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。
二、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
1.教学课程
电磁场、电磁场与电磁波、工程电磁场,1990年起,48-56学时,30-120人/次
信号分析与处理,1995-2006年,48学时,60-120人/次
电路、电路分析基础,1984、1988-1995年,110学时,120-180人/次
2.学生培养
出站博士后:王玲桃
毕业博士:李琳、张国强、李永刚、黄兴泉、丁立键、周济、高大威、卢铁兵、张卫东、张波、吴茂林、张重远、赵志斌、焦超群、齐磊、李慧奇、梁贵书、张喜乐、刘磊、刘洋、孙海峰、张明霞、李泓志、徐志强、罗兆楠、邹国平、刘欣、甄永赞、马海杰、罗广孝、周象贤、安勃、胡榕、马其燕、刘阳、谢辉春、李学宝、赵录兴、邹志龙、刘晨、吴恒天、唐新灵、倪筹惟、付鹏宇、陈宁。
毕业硕士: 甘旭军、张卫东、李长胜、张福才、杨志、李朝、尹浩柳、李众祥、刘洋、齐磊、鞠勇、李季、郭琳、王爽、张三庆、唐剑、原宗辉、由建、陈少伟、冯晗、管潇津、刘晶、张绍军、李谦、杨栋新、崔荣靖、刘杰、唐和香、吴燕、白锋、黄冀华、李占纯、向新宇、李旭彦、欧阳科文、骆妮、白茹、何佳美、徐然、王斯斯、曹坤、方超、王鹏伍、张冰婧、关镭镭、许伟、万潜、刘卫芳、安广培、邹凯凯、杨东博、刘骁繁、张睿、张和、姜舒婷、张旭、唐义、张瑞、沈致远、遆凯旋、李大勇、彭逸轩、李盈、张科科、范思远。
毕业工程硕士:杨杰、郭丽、贾志辉、孙建峰、宋素琴、孟庆国、王骏、李焱、隋志平、付炜平、李晓伟、黄柯、任建峰、王婷婷、裘军良、谢知寒、雷明、卢丽、樊亚玲、蒋克勇、袁媛、付慧、盛洁赞、周伟、吴狄钊、周志文、苏斌。
3.学生获得荣誉(仅列出了部分学生)
张波,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提名,2007年度,导师:崔翔
吴茂林,IEEE学会电磁兼容分会2003年度最佳学生论文奖(博士),2003年度,导师:崔翔
三、主要科研项目情况(仅填了纵向在研项目)
[1]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-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联合基金,压接型IGBT器件封装的多物理场相互作用机制(U1766219),2018.01-2021.12,299万元。
四、主要获奖(仅填了国家级科技奖励)
[1]国家技术发明奖,2016年度,±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关键技术及应用,二等奖,排名第四
[2]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,1999年度,三维涡流分析系统的研究及壳式变压器的开发,二等奖,排名第七
五、代表性论著(仅填了十三五期间部分论著)
[1]倪光正,崔翔,杨仕友,工程电磁场原理、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6年9月
[2]崔翔,卢铁兵,张卫东,信号分析与处理,中国电力出版社,2016年8月
[3]崔翔,无损耗传输线物理模拟的集总电路级联数目确定方法,中国电机工程学报,2017年5月,37(9):2561-2570
[4]崔翔,用集总电路物理模拟传输线的三点注记,中国电机工程学报,2018年1月,38(1):第1-11